2014年12月3日

從親密關係看自己

每個人在和伴侶的關係中,多少都會發現自己一直有著相同的重複性。

譬如說,一開始我會覺得這個人很好、很適合我,但是日子久了,當他逐漸顯露出內心的一些我所不能接受的面向時,甚至他不再是我當初所認識的那個我以為的他時,我就會對他感到很失望。

隨著這個失望而來的,是許多複雜的情緒,譬如說不應該,內疚,自責,不知足,甚至覺得自己不值(為什麼我不能遇到更好的人?)。更深入去探討時,甚至會發現,我們對於伴侶的失望,有些是來自於對父母親的失望。還有,當我們評論某個朋友選擇伴侶的眼光時,某種程度其實是在說自己。

在每段關係中,我們都會說服自己,人要往好的地方看,這個人雖然沒有我期望中的樣子,但他至少還是有對我好,或是有他的優點在等等,人不能夠不知足、不感恩,可是光是這麼想並不是很有用,也許我們會一時覺得沒事了,但在某個時候卻又發現,我的不滿仍舊在,我依然會一邊怨怪對方,一邊繼續覺得自己不應該。

有天我忽然想到,有時候我們會在生活上為對方做某些事,其實是為了彌補自己其他地方的不足,譬如說因為工作忙不能好好陪伴對方,所以就花錢來滿足對方的需求,或者因為一直達不到對方要求的某些事,所以在自己能做(或想做)的事情上顯得特別的盡力,但是對方想要的卻不是這個,我們常是為了內疚或是想要彌補在做這些事,否則就會覺得自己在兩人的關係中一點存在的價值都沒有了。

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心裡忽然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因為發現人做任何事最終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當然也會有部分是為了他人,但是不管舉出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當我們真正面對自己時,就會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