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8日

孤單又燦爛的神 鬼怪

《孤單又燦爛的神 鬼怪》這部戲對我來說很奇妙,我竟然沒有被男女主角的戀情所牽引!

雖然如此,它依然有賺我熱淚之處,依然讓我讚嘆著它所呈現的精細唯美,如果要說這是怎樣的一齣劇,我會說它是很美的一部戲。

是心靈也是視覺的享受。

先不囉唆我個人的想法,直接羅列我所喜歡的段落與對話如下:

陰間使者對他現在的同事,也是他前輩子當王時,在他身邊的宮女所說的一段話。

王殺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最愛的女人,他的餘生在悔恨中痛苦著,終於,他連自己也殺了,他要宮女拿更多的毒湯藥給他。

除了王,宮女也曾受命端毒湯藥給其他的人喝。

這兩個人死後都成了忘了自己是誰的陰間使者。

爾後他們兩位終於記起了自己是誰,曾犯過什麼錯,王把自己的領悟告訴了宮女:

「我想告訴你一個秘密,前生如果犯了大罪,就會變成陰間使者,而那個罪是什麼?

我們犯下的大罪是,自己拋棄了人生的罪,把自己拋棄了人生的人,弄成陰間使者,帶領無數人奔向死亡,過一個不是生者、又不是死者的生活,這是為什麼呢?

沒有名字的人,沒有記憶的人,需要住房,需要食物,這是為什麼呢?

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的過程中,突然有一天,我們所放棄的名字,我們所拋棄的人生,會不會想要重新要回來呢?就這樣懇切地想要人生,我們的懲罰是否會結束呢?

我知道你為什麼躲著我?我想道歉,我不該借你的手殺人,我很後悔。

還有,希望你能原諒。

所以,全都忘記吧,忘記一切吧,然後好好為亡者送終,就那樣贖罪吧,希望你也能原諒你自己。

神所希望的,應是我們對自己的寬恕,是意識到對生命的懇切。」

2017年8月18日

恩典

午睡時

我夢見父親

我忽然明白

他還活著

這是一個禮物嗎

是我和祂連結以來

眾多的禮物中的一個嗎

要如何貼切地形容我近來的感受呢

奇妙,不可思議,沒有邊界

任何言語彷彿都失真了

除了

喜樂

一切都不再重要

除了 眼淚

呼吸

顫動

什麼又是我活著的證明呢

存在是如此的美麗

如此的不可思議

我再也不用苦苦的追尋

走過千山萬水

這一瞬間

就在這一瞬間

痛苦止息

白雲 藍天 炙熱的太陽

風 雨 烏雲 閃電

神的禮物

閃耀 綻放著



在我的世界


2017年6月20日

芝加哥打字機

最近我看了一部韓劇《芝加哥打字機》。

這是一個交織著現代和30年代、今生和前世的故事。

主角三人在30年代是好朋友、是革命同志、也是戀人,到了現代一個是當紅小說家、一個是小說家的頭號粉絲、一個是幽靈。

30年代的三人在革命的背景中、充滿遺憾與悲傷的死去。他們在現代再次相遇,延續了友情與愛情,撫平了過去的傷痛,也實現了當初彼此的約定。

看起來不是很複雜的故事,但是因為有許多感人、深刻的對白(越到後面的集數),還有對於「活在當下」的表達——想做的事、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情感,就在現在這一刻做吧、說吧,讓這部戲很有層次和深度,是越看到後面覺得越好看的劇。

它與《Kill me heal me》是同一位編劇家,如果有看過這部描述主角有七個人格、從人格們分裂到和解的戲的人,就會明白我所說的層次和深度是什麼意思了。

接下來是我個人在看《芝加哥打字機》所領悟到的一些感想,會有很多劇透。

2017年6月10日

相遇

前陣子,我和先生去參加他表弟的婚禮。

那就像一場久違的家族盛宴,我見到了很久不見的人,有的人過得很好,有的人過得不好,有的人帶來了新的伴侶,有的人帶來了新的生命,有的人看起來蓄勢待發,有的人看起來漸漸凋零,有的人已經不在了,有的人聽聞其名多年我卻第一次見到。

因為認識太久,知道太多悲歡離合,再次見到他們,我竟然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我不禁懷疑,過去的一切,真實的存在過嗎?還是全是我的夢境而已?

我遇到的大部分的人,都喜歡訴說自己的故事,他們偶爾也會問起你的故事,或是你知道的誰的故事。

不過那不是最重要的,甚至他們的故事內容也不重要,他們只是藉由說故事,好讓你注意到他們的存在。

那是一個展現姿態的絕佳時刻,所有的孔雀同時開屏,令人目不暇給,眼花撩亂。

我本來不愛參加這種場合的,不過菜很好吃,表演也很精彩,親戚們爭相的演說更是趣味橫生⋯⋯。

我這才發現,就是這一刻,好好享受現在這一刻就好。

2017年5月18日

  

我問我爸,為什麼害怕死亡?他說:「死了什麼都沒了。」


死了真的什麼都沒了嗎?我不知道。


我知道活著看起來什麼都有,但其實什麼都沒有。


這裡說的「什麼都沒有」,指的是一種空虛的感受。


這種空虛的感受伴隨著我很長很長的時間,好像我的生生世世都與它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久。


不管是再好再棒的東西,終有消失、結束的那天。


反過來說,再糟再惡的事情,也會有結束的那個時刻。


不管好或壞,我們依然「活著」。


也許,這才是最可怕的事。


我們得無止盡的體驗著好與壞,至死方休。

2017年5月7日

自然的攻擊性

本文摘錄自《個人實相的本質》第十一章第六四二節。


許多人相信發怒永遠是不好的。但在某些情況下,發怒可以是最令人亢奮和最具治療性的情緒。


正常的攻擊性基本上是一種自然的溝通方法,尤其在社會中;一個人讓另外一個人知道他已經越了界的方法,因此也是一個阻止暴力——而非引起暴力——的方法。


動物的自然攻擊性是以最大的生物本能去運用的,在一方面是已經儀式化了,而在另一方面卻又是一種全然的自發性,而在動物之間,這樣的信號是被了解的。動物自然的攻擊性有各種不同程度、姿態和意義,那全都是一連串的溝通,而在這種的溝通之下,彼此的意圖就非常的清楚了。


大致上,在任何一個戰鬥發生之前,動物已經有一連串非常複雜的象徵性行動。然而攻擊性的行為的展示大半會阻止一個實際戰鬥的發生。人類對於攻擊性則有非常情緒化的矛盾態度,而他對攻擊性的信念,也引發了許多群體和個人的問題。


在你們的社會中—其實在別的社會也有一點—對攻擊性的自然的溝通已經被破壞,你們把暴力和攻擊性混淆了,而不了解攻擊性的創造活動或它可以被作為阻止暴力的一個溝通方法。

2017年5月5日

對話

我與我的內在小孩並不熟,直到有次我想到小時候發生的某件事情,我嘗試著與當時的那個孩子對話,才與她真正的連結上。

原本我是想要去安慰她的,不過我們談到最後,卻是我被安慰了。

我不僅是被安慰而已,我也感到很深的療癒。這個療癒把我的心的某個部分打開了,我感受到小女孩對我的愛,我也感覺到我終於能夠愛她,並且真正的接納過去的我自己。

以前我對於過去的我自己始終有種難以解釋的距離感,不管是對哪一個時期的我,都是如此。

我曾經做過某種觀想練習:面對小時候的我,給她一個擁抱。我總是抱得很「虛」、很沒有感覺,好像我不認識這個人,又或者,其實我根本就對她毫無感情,我既不喜歡她,也不想接受她。

所以對於跟內在小孩連結的經驗,與可以從中獲取的益處,我毫無所悉。我甚至會覺得,與其去找那孩子說話尋求理解或和解,我不如自己來解決我自己的問題。

不過,我也發現,當我很努力想要克服和解決事情的時候,效果並不好。而且一直思索著該怎麼做然後陷在其中,很容易讓人感到空虛又沮喪。

2017年4月20日

評斷與恐懼

有段時間,我只要聽到有人說「互相」就會覺得很惱怒,特別是那些喜歡強調這點的人,實際上很多都是「為了自己的好處」。我覺得「為了自己的好處」這件事沒什麼問題,這是很自然的人性需求,但是想要滿足自己的需求,卻又不直接表明,還希望他人按照某種他所提出來的「規則」行事,宣稱說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在我看來,他們的行為就是一種「控制」,想要別人照他的意思達到他想要的目的,卻套上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互相」這個「詞」沒有問題,「雙贏」本來就是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說真的,我並不是那麼在乎自己是否吃點虧、或者事情公不公平,我覺得只要「覺得開心」、「甘願」,某種程度就算達到平衡了。

但是對於那些利用「互相」、「公平」、「雙贏」來規範他人,實則達到自己「控制」目的的人,我感到相當不屑,也覺得很厭惡這樣的行為。

不過,這到底關我什麼事呢?難道人沒有「虛偽」、「不真實」、「掩飾自己」的自由嗎?

我的確是因為有碰到這樣的人和狀況,讓我有種極不平衡的感受。不過,到某個程度(我無法忍受時),我也拒絕了他們,我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損失或傷害。而且我很明白,如果我真的有因此造成什麼損失或被傷害,那也是我自己「選擇」要配合他人,是我讓自己去跳他人設好的坑,並沒有真正的受害者和加害者,我們只是彼此講好要玩「靈魂遊戲」的一群人。

所以,我到底是在激動個什麼呢?

2017年2月16日

死亡與我

第一次見到死去的人,是我二十多歲的時候,那時我的男友(我先生)他的外婆去世,接到這個消息後我陪他一起去醫院,在醫院的病房裡我見到他外婆的大體,阿姨舅舅他們圍在外婆身邊,握著外婆的手或腳,我看到靜靜躺在那裡的老人家,心裡有種奇異的感受,原來這就是死去的人啊。

阿姨問我會不會怕,我茫然的搖搖頭,然後她就把外婆的手交給我,要我握住,那手尚有餘溫,以智性的思考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對勁,但是對於第一次見到死亡,並且一直很害怕這類事情的我來說,這造成了我心裡很大的震撼,一直到第二天我去上班還讓我魂不守舍,我不敢跟家人說這件事,只能跟同事訴說我的恐懼,同事們雖然同情我,但也告訴我不應該去碰這樣的事,我被這麼告知後心裡的陰影就更深了。

第二次遇見死亡,是在2005年,那時我和我先生正在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島旅行,某天半夜我接到家人的簡訊說我的外婆過世了,我們取消了之後的行程,趕回來替外婆送行。見到外婆時她早已入棺,我沒有看見她的大體,但是從為她舉行的超渡儀式裡,看見那些嚎淘大哭的親友們,還有儀式上那些刻意要顯得哀淒的表達方式,我心裡感覺並不舒服,加上外婆是意外離世,更增添我對死亡的恐懼。

2007年底,我先生的外公去世,他外公長期住在安養院,親人都不在身邊,從我認識我先生起,我就經常和他一起去看外公。外公去世的那天早晨,安養院的人打電話來說老人家因爲呼吸困難被送去急診室,我趕到醫院時,我先生和其他親人都還沒到,醫生告訴我外公已經沒了呼吸心跳,我獨自走到急診室內看到他孤拎拎的躺在床上,他的頭往後仰,嘴巴開開的,臉色發黑,一台機器不停的按壓他的胸口,這一幕讓我覺得很難過,也激起我很大的恐懼,但也讓我的人生開始有了不同思考的契機。

就在目睹外公死亡後不久,有天我看見了一個白色、透明的「人」。

2017年2月3日

家人之間

多年來我一直有個與實際不符的期望:我希望我和我的家人關係很好,很親密,無話不談,和樂融融。

而現實是我與家人總是有段距離,我們感情雖然沒有不好,但也沒有我所期望的很好。

我現在跟我媽還算不錯(在我們努力改進自己修復彼此的關係之下),但是我跟我弟,我們之間幾乎沒話可說,跟他同處一室時,我甚至會因為不知道該說什麼而感覺不自在,更別說什麼和樂融融了,他常擺臉色,或是講話口氣很差,以前我比較會忍下來,現在只要他觸動到我那個不爽的按鈕,我就會想要大爆發,雖不至於玉石俱焚(我沒這勇氣),但內心就會上演你不讓我好過,老娘也不想讓你好過的小劇場。

說到底,我之所以會覺得不爽,就是因為我在意,我很在意我這個弟弟,其實小時候我們感情是很好的,雖然常打打鬧鬧,但是也會跟對方說自己的心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對我的態度越來越差,我對他的態度也越來越小心翼翼,我們的生活再也沒任何交集,幾乎從不聯絡,我只有回娘家才順便看到他。

我爸過世不久後,他叫我不要太常回娘家,他覺得生活會受到打擾,我很氣他,也真的就很久不回去了。後來我覺得不用常回去也好,我其實很懶得出門,而且家人間多碰面就容易多摩擦;我喜歡清靜,所以不喜歡有人來家裡打擾這點我也可以理解。

有時候生活就是有點衝突才會有所改變,這個改變我想對我們彼此都算是好的結果。